農業部薯類專家指導組
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
菜用甘薯指以地上部莖尖為食用目的的甘薯品種類型,食用部分一般為蔓莖生長點以下長12厘米左右的鮮嫩組織,包括葉、嫩莖、葉柄等。菜用甘薯可在全國范圍種植,具有適應性廣、栽培容易、再生能力強、采摘期長等特點,可有效補充葉菜市場空檔,同時藥食同源,營養價值高。為充分發揮菜用甘薯優勢,促進綠色增效,助力種植業結構調整,特制定2017年菜用甘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。
(一)科學選用良種。菜用甘薯耐高溫高濕、耐病蟲性強,是夏季“伏缺菜”選擇之一,已經成為部分地區帶動農民增收的高效特色蔬菜。菜用甘薯品種需滿足莖葉生長快、再生能力強,莖尖茸毛少、無苦澀味、口感嫩滑等特點。根據各地消費習慣,一般選擇商品性好、優質高產、高抗多抗、適宜機械化采收的品種。
(二)合理安排種植。菜用甘薯采收莖尖鮮嫩組織,儲藏期較短,為降低大面積種植的市場風險,提高種植效益,需精準市場定位,適度規模種植。根據氣候特點、設施結構性能、栽培模式和重大病蟲害發生規律,確定適宜的季節和茬口。露地栽培要避開氣象災害和病蟲害高發期,防止播期過于集中。設施栽培要注重按照目標市場蔬菜價格變化規律、當地冬春氣候特點和不同棚室的結構性能,合理延后栽培,安排秋冬茬、冬春茬生產及品種結構。
(三)繁育健康種苗。根據品種結薯習性,菜用甘薯育苗分為薯塊育苗和保護地保苗育苗。薯塊育苗:保持苗床相對濕度約80%,最低溫度15-18℃以上;60%左右薯塊出芽時,床溫保持18℃以上,超過35℃及時通風降溫;薯苗高度15-20厘米時剪苗栽插。保護地保苗育苗:越冬溫室或大棚保存植株,在氣溫回升或加溫條件下恢復正常生長,剪取新發側枝進行扦插擴繁;種苗繁育過程中應注意防止薯塊和土壤病菌傳播,防控飛虱傳播病毒。
(四)切實加強田管。選擇肥力較好、排灌方便、土層深厚、疏松通氣、富含有機質的土壤,平地栽培,整畦起溝,畦面100厘米,溝深30厘米。以有機肥作基肥,選用莖蔓粗壯、老嫩適度、節間較短、葉片肥厚、無氣生根、無病蟲害、帶心葉的頂端壯苗進行扦插,一般8000-12000株/畝。成活后科學管理,苗長15厘米以上進行打頂;保持高溫高濕,生長最適溫度18-38℃,保持土壤濕度80%-90%,每天早晚噴水1-2次;注重病蟲害防控,加強生物防治,盡量避免使用化學農藥,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蟲網結合吸蟲機防蟲。
(五)適時修剪采摘。菜用甘薯采摘期長,可從封壟采摘至收獲薯塊前半個月。一般7-10天可采收1次,并根據市場供求情況分批采收,簡化流通環節,縮短產品運輸時間,防止葉片萎蔫脫水。采摘完葉片的長蔓應及時修剪,保留20厘米以內的分枝,保證養分充足供應,促進植株分枝及新葉生長。菜用甘薯還可通過清洗、漂燙、速凍等加工處理,形成速凍蔬菜。
|